2022-03-07 15:23:34Source:CPhI制药在线Views:358
文丨老薛
这不是缺斤短两能解决的。
我们知道药品有严格的装量要求,比如你标识着装量30粒一瓶,那么就应该是正好30粒。但如果是液体,则会有一定的误差,比如规定250毫升每瓶,那么可能只是接近250毫升,也是被认可的。而美国当地时间3月3日,FDA发布了一则生理盐水的召回公告。
图源 FDA
这些生理盐水召回,给出的原因是"fluid leakage or low fill volume",液体泄漏或者装量不足。猛一看,可能会把后者当成前者的结果,毕竟泄漏会导致装量不足。
但其实这是两件不同事情,危害性及处理方式更是有巨大的差异。泄漏,对于一个无菌制剂而言,意味着外界空气的进入,空气的进入会带来真菌、细菌等。从而出现微生物污染,或者内毒素超标。一旦使用后,轻则内毒素会造成患者的发烧,重则会出现全身血液感染。尤其是250毫升的装量,一看就是大输液,要直接对接血管的,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这比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注射针更有风险。
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瓶子的注塑原因,如果是那种传统的玻璃瓶子橡胶塞,那么可能是两者根本不匹配。这就是内包材的检测过程出现漏检,进而影响到下游生产质量。同样的在成品阶段,可能同样是抽样的数量限制未能囊括风险产品,让产品流入市场。
而装量不足,则是灌装过程没控制好精准度。可以通过加强灌装过程的装量检测来不断调试,让装量符合。一般意义上的装量不足,不会影响无菌性。也就是说,缺斤短两,不会引发血液感染。如果装量差异不大,甚至都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除了一些浓度要求严格的配液,不会出现医疗事故。
此外,一个产品单一批次出现问题,我们一般归纳为偶发。比如人为原因,比如设备某个部位出现了问题,但如果是多个批次都这样,那可能是系统偏差。我们看下该召回的生理盐水批次,绝非单一批次。
图源 FDA
那么影响可能比表面看上去的更大,如果是内包材问题,那么该内包材适用的其他产品也会出现类似问题。如果是灌装设备问题,那么在此阶段内的使用该设备的所有产品都会有影响。药企怕产品出问题,更怕一溯源追查时发现,好多产品都可能有问题。
一个药品,无论价格高低,只要属于无菌产品,那么就意味着极高的要求。毕竟口服药能通过胃肠道等代谢,而注射剂直接到肌肉或血液,一旦有菌,那么人体就成了天然的培养基。所以在医疗上,秉承着能口服,坚决不注射的要求。这是用降低高风险药品的使用频次,来降低使用环节风险发生概率。
这也是很多企业对于大输液产品等低价值无菌产品又爱又恨的原因,爱是因为需求量相对于其他产品大,恨则是较低的利润下隐藏着极高的风险。万一出事,一个批次的销售额都不够一瓶的赔偿金。这也要求企业,对于无菌产品做到慎之又慎,对一旦有风险嫌疑的产品要有足够迅速的召回制度,不仅仅是为民众健康,更是为药企自己的生存。
声明:本文系药方舟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