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0 16:13:32Source:歌礼Views:238
该多剂量递增I期临床试验将入组72名健康受试者,包括6个剂量递增队列60名受试者和食物影响试验12名受试者。入组预计将于2022年第四季度完成。
ASC10是一款口服双前药。口服给药后,ASC10和单前药莫努匹韦均可在体内快速、完全转换为相同的活性代谢物ASC10-A。
ASC10-A对传播最广的BA.5和新型变异株BA.2.75等多个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2]
歌礼制药有限公司10月10日早间在其微信公众号宣布,其新冠口服聚合酶(RdRp)抑制剂ASC10多剂量递增 I期临床试验在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完成前3个队列24名健康受试者给药。
该多剂量递增I期临床试验将入组72名健康受试者,包括6个剂量递增队列60名受试者和食物影响试验12名受试者。入组预计将于2022年第四季度完成。60名健康受试者将被随机分成6个队列,多剂量递增接受50毫克,100毫克,200毫克,400毫克,600毫克及800毫克ASC10片给药或安慰剂,一天两次(BID),持续5.5天。该试验采用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方式,以评估ASC10片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PK)。其余12名受试者将随机接受两次单剂量800毫克ASC10片给药(餐后或空腹),以评估在健康受试者中食物对ASC10的PK影响。
歌礼是首个同时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口服RdRp抑制剂新药临床试验(IND)的中国生物技术公司。2022年8月3日,歌礼宣布FDA已批准ASC10的IND申请,在轻度至中度新冠患者中开展Ib期临床试验(歌礼宣布口服RdRp抑制剂ASC10获得FDA批准在轻度至中度新冠患者中开展随机,安慰剂对照的Ib期临床研究)。2022年8月22日,歌礼宣布中国国家药监局已批准ASC10的IND申请,在健康受试者中开展I期临床试验(歌礼宣布新冠口服RdRp抑制剂ASC10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歌礼正与监管部门积极沟通,探索进一步加快ASC10临床开发的可能性。
ASC10是一款口服双前药,同单前药莫努匹韦(molnupiravir)相比具有新的差异化的化学结构。口服给药后,ASC10和莫努匹韦均可在体内快速、完全转换为相同的活性代谢物ASC10-A,也称β-D-N4-羟基胞苷(NHC)。ASC10由歌礼完全自主研发。歌礼已在全球范围内提交多项ASC10及其用途的专利申请。用于该项临床研究的ASC10口服片剂是歌礼专有技术开发的产品。
通过采用双前药策略,ASC10在Caco-2细胞(人结直肠腺癌细胞)中的渗透性和在猴子中的活性代谢物暴露量分别达到了莫努匹韦的3.2倍和2.1倍。在感染新冠病毒的小鼠模型中,ASC10在240毫克/公斤剂量每日给药两次的情况下降低老鼠肺组织中病毒滴度4.0对数值,与莫努匹韦在500毫克/公斤剂量下每日给药两次取得的效果一致[1]。研究表明[2,3],ASC10-A(又称EIDD-1931)对奥密克戎变种病毒(BA.1 EC50=0.3 µM;BA.2 EC50=0.25 µM;BA.5 EC50=0.23 µM;BA.2.75 EC50=0.90 µM)、德尔塔变种病毒(EC50=0.5 µM)和野生型病毒(EC50=0.7 µM)具有强效的细胞抗病毒活性。该研究也显示ASC10与其他常用药物之间不存在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常务副院长、ASC10 I期项目主要研究者裘云庆教授表示:
奥密克戎毒株仍在全球广泛流行,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并不断发生变异。口服抑制剂ASC10针对新冠病毒复制过程中所必需的聚合酶(RdRp),这使得ASC10成为一个具有广谱抗病毒潜力的候选药物。目前ASC10项目已在我院进入临床研究,我们将高质量加速临床研究,为我国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歌礼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吴劲梓博士表示:
ASC10-A对传播最广的BA.5和新型变异株BA.2.75等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2]表明,ASC10-A(又称EIDD-1931)对传播最广的BA.5和新型变异株BA.2.75仍然有效,BA.2.75已在至少25个国家传播,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监测中值得关注的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 lineage under monitoring)[2]。近期中国国内多个城市出现疫情反弹,也再次提示我们疫情防控还远未结束。歌礼将继续加速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SC10(RdRp抑制剂)和ASC11(3CLpro抑制剂)在研管线临床开发,抗击疫情。
[1] Wahl, et al., Nature. 2021 March; 591(7850): 451-457.
[2] Takashita E, Yamayoshi S, Fukushi S, et al. Efficacy of Antiviral Agents against the Omicron Subvariant BA.2.75. N Engl J Med. 2022;387(13):1236-1238.
[3] In-house studies.
声明:本文系药方舟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