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5 11:57:10Source:药方舟Views:312
10月29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管理层发生重要调整。陈启宇、姚方分别辞去董事长、联席董事长职务,改任非执行董事;同时,吴以芳接任董事长职位,并担任执行董事和首席执行官。此前,他的职位为复星医药执行董事、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就在同一天,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复创医药与礼来制药就抗肿瘤小分子创新药达成许可协议,授予礼来制药对复创医药研发的BCL-2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FCN-338在全球除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特别行政区之外的所有区域的独家研发、注册、生产和商业化许可等权利,此笔交易金额将最高达4.4亿美元。
同样是这一天,复星医药还发布了2020年的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21.03亿元,同比增长4.12%,归属上市股东净利润为24.79亿元,同比增长20.12%。其中,研发费用为18.78亿元,同比增长45.55%。
三份公告背后是复星医药延续增长态势,全面恢复的重要信号。无论是最高管理层更迭后的新阶段,还是开放创新体系下的国际合作和成果,复星医药始终站在全球创新最前沿的战略目标,势必将得以继续深化和实现。
在今年进博会开幕前夕,E药经理人独家采访了复星医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以芳,详解在创新和国际化两大战略驱动下,复星医药的发展之路。同时,如何借助进博会,搭台引入更多全球创新产品。
01 搭台合作
事实上,Fosun Health算是进博会上的“特殊”参展商。不同于其他跨国企业直接带来自己的产品,Fosun Health通过搭台来展现复星海外成员企业及合作伙伴的创新健康产品和前沿科技。
今年,Fosun Health的展位面积总计700平米,展台整体面积和规模较之以往都有明显增加,现场将集中展示复星海外成员企业及合作伙伴在医疗器械、药品研发、及复星医药在全球投资布局的用于满足临床需求的多款领先医疗器械和创新药品。涉及领域涵盖肿瘤治疗设备、医美、牙科等,包括全国第一台进口车载移动全身CT卒中创伤救护车、全球首款全身通用的掌上超声成像系统Butterfly iQ+,全球领先的具有软组织和肿瘤实时核磁共振(MRI)成像技术的精准放疗系统MRIDIAN Linac,首个FDA批准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系统达芬奇手术系统,FDA批准的首款针对特定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AR-T细胞药物YESCARTA ®等多款首秀、首发、行业领先的医疗器械和创新药品。
复星医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以芳
今年进博会上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新增的公共卫生防疫专区,复星也将在这里展示多款在一线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产品,包括瑞典Breas呼吸机,负压救护车、BodyTom®自由移动式全身CT等。
而这其中,最受外界关注的无疑就是复星医药和BioNTech合作开发的mRNA疫苗,这也是BioNTech首次来中国参展。根据此前两家公司签订的许可协议,BioNTech授权复星医药产业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独家开发、商业化这款mRNA新冠疫苗。
吴以芳表示,基于mRNA平台开发疫苗有很多优势,首先是容易规模化生产,没有感染风险,安全性高。其次,还可以随时根据病毒的变化,更快地开发出新的候选疫苗。“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会去选择mRNA技术,而德国的BioNTech是这中间最杰出的企业代表。”
2020年7月18日,BNT162疫苗的I期临床试验在中国江苏省泰州市启动,截至9月4日,在中国进行的I期临床试验的144例受试者全部完成了间隔21天的两次免疫接种,目前反应良好。同时,两家公司还计划基于BioNTech的专有mRNA技术,在中国启动其他候选疫苗的临床开发。
此前,BioNTech另一合作伙伴辉瑞全球CEO Albert Bourla表示,根据目前的试验入组和给药速度,预计在11月第三周实现安全里程碑后,辉瑞将在美国申请紧急授权使用该款mRNA疫苗。
“现在BioNTech这款mRNA疫苗分别在欧洲和加拿大已经提交了滚动的申请,临床实验完成后也会在美国提交紧急使用申请。在中国,我们和国家药监局也是密切沟通,在不断滚动提交药学研究进展和临床研究进展。”吴以芳表示,复星医药也筹划国内开展临床,做好生产制造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希望疫苗在国外审批后,疫苗也能在国内尽快得到批准上市。”
而关于疫苗的另一个备受外界关心的话题就是定价,对此,吴以芳认为关键还是看性价比,关键要看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他直言,整个疫苗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开发出来,又进行了大规模临床,而且像mRNA疫苗还有非常严格的存储和运输条件,因此要有一个对成本的合理补偿。
“总体上应该是在老百姓非常乐于接受的一个范围之内,我们也是根据市场与时俱进。”吴以芳说道。
02 未来5年进入创新主导时代
根据复星医药2019年报数据,2019年复星医药研发投入共计34.63亿元,同比增长38.15%。其中,制药业务研发投入为31.31亿元,同比增长39.12%,制药业务研发投入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4.38%。
从研发体系上来看,复星医药一直坚持“仿创结合”,目前已经建立的小分子创新药、高价值仿制药、生物药、 新技术治疗的四大研发平台,提供了较好的创新产品储备。
在吴以芳看来,复星医药的整个研发投入在持续加强,创新维度上也选择最先进的技术平台,带来能够解决未满足疾病治疗需求的创新性产品。“不是说一味的只是跟随,要做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这个是我们的目标。”
在生物类似药方面,2019年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旗下首款产品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个批准上市的生物类似药。2020年,其自主研发生产的注射用曲妥珠单抗汉曲优®(HLX02,欧盟商品名:Zercepac®)先后获得欧盟委员会与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首个中欧双批的国产单抗生物类似药。
此外,在颇受业内关注的CAR-T方面,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复星凯特旗下CAR-T细胞治疗产品益基利仑赛注射液(拟定)提交上市申请,成为截至目前国内正式受理上市申请的第一个CAR-T细胞治疗产品,并在随后纳入优先审评通道,有望成为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CAR-T药品。
吴以芳表示,在创新方式上,复星医药一直坚持开放式体系,一方面是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拥有最顶级的一流科学家和创新研发的组织架构,通过管理和激励体系来支持和推动这些科学家以更高的热情去创新研发。
另一方面,和全球最优秀的科学家和最优秀的创新公司积极开展合作。既有引进来,也有走出去,把海外这些公司好的产品和技术引入中国,同样也把复星医药的产品和技术输出到国外。
从目前来看,复星医药正处在新旧产品交替的窗口期,包括生物类似药在内的新产品有望进入收获期。
此前,在一场行业会议上,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临床专家共同讨论过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市场的创新药份额占比50%需要多少年?
乐观派代表投资人说要10年,谨慎派代表科学家说要30年,而企业家则在计算50%的市场份额是多大,需要多少个创新药支撑,又需要多少在研究的产品支撑,再看看现实的情况是否具备。
对此,吴以芳认为,随着创新政策和资本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海外优秀人才的回流,未来几年创新成果会逐步显现出来,收入的占比会逐年上升。
“在下一个5年周期内,相信最头部的优秀制药企业,可能一半以上的收入应该会是来自创新药,而不再是仿制药,也就是说整个行业将会进入创新主导的时代。”吴以芳如是说。
03 更积极的国际化战略
复星医药被认为是本土企业国际化的代表性企业。
早期阶段,复星医药抓住国企重组改制和投资并购的机遇,由试剂业务迅速切入制药、医药分销、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领域,并不断通过业务版图扩张实现产业快速增长。2017年,分别通过并购印度制药企业 Gland Pharma和法国药品分销公司Tridem Pharma,以及瑞典呼吸机品牌Breas,实现国际化深度布局。
目前,在国际化拓展上,除了通过在成熟市场如美国、欧洲建立子公司,培育运营能力之外,复星医药也在非洲、印度等新兴市场通过自建和并购等方式培育并形成市场及生产能力。
对于本土企业国际化进程,吴以芳认为,随着中国产品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势能推动下,让企业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同时,在药物制造质量和成本上,能够做到质优价廉,具备了全球竞争力,也使得这些产品能够走出去。
毫无疑问,中国制药企业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形态、前所未有规模和速度,全面融入全球医药市场。据科睿唯安不完全统计,2019年有超过110家中国企业/机构开展了100多项海外临床试验。144家中国企业发起185项海外交易,交易类型包括授权、转让、公司并购等,已公开的合同总金额超过170亿美元。
在吴以芳看来,随着国家集采和医保谈判机制等政策的出台实行,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挤压了企业的一些超额利润,这也从客观上让企业要走出去,在全球市场上去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
“国内企业正在快速走出去,所以实际上我们自己反而来讲,作为全球化最早一批先行的企业,感觉到一种压力。当然这是一种动力,可能我们要进一步夯实和深化自己全球化的基础,更快地去做好全球化。”吴以芳对E药经理人表示。
那么,复星医药的全球化战略会做出调整吗?吴以芳则用三个字回答:更积极。
这种积极体现在要素全球化,例如一定是全球化思维来考虑人才,同样资本也是要考虑全球化。从企业本身运营来说,供应链要全球化,价值链的实现也要全球化。因此整个复星医药从研发到制造再到营销所有方面,会充分与国际接轨。“既有我们自己的特色,同时又要深度与国际方面的各种规则,体系和潮流融合起来。”
04 要比别人快0.01秒
根据复星医药半年报,二季度当季实现营业收入81.48亿元,较一季度环比增长38.55%,较2019年二季度同比增长 9.47%。这也是在经历疫情带给公司第一季度业绩影响后,复星医药迅速实现正增长。
受疫情影响,复星医药的业务版图中的制药和医疗服务业务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但医疗器械和诊断业务在疫情期间,业绩明显增长。
2020年上半年,复星医药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41亿元,同比增长46.96%。销售收入及净利润同比增长主要来自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负压救护车及呼吸机等抗疫产品的贡献以及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试剂盒的增长。
吴以芳表示,这次疫情让市场看到,复星医药能够迅速根据现实需要开发出所对应的产品,不管是诊断或是器械,而这些开发的产品也都将有其他更多的用途。更重要的是,通过疫情,让这些产品和设备的可靠性得到了广泛认可,这也帮助复星医药树立了品牌形象和口碑,为今后整个器械板块的健康和更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而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也在带给复星医药新的机遇和挑战。
吴以芳直言,疫情的持续对于国际合作和业务发展,客观上还是制造了一些困难,另外物流方面也还不是很流畅。“但困难都是暂时的,在大环境下,需要认真审视自己在应对这些挑战的时候还有哪些不足和短板,把这些地方补强做好,企业还是能够健康稳健的发展。”
吴以芳口中的不足和短板,首先是要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整个创新体系的完整性和竞争力。其次,在全球化方面能力建设上也要持续加强。此外,当全部企业都在快速数字化和互联网转型的时候,吴以芳表示复星医药也要更快地转型,不能犹豫。“我们绝对不能比人行动得慢,只能比别人快,要比别人快0.01秒。”
那么,吴以芳会给目前复星医药的创新和国际化打多少分?
“我们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差距。作为一个企业来说,我们的目标是持续改进,面向未来,不在于我今天是多少分,最重要我明天能够发展得多快,行动得多好。”吴以芳说道。
声明:本文系药方舟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