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6月22日,一家名叫Oligogen的公司在美国创立。创始人之一是年仅29岁的迈克尔·瑞沃丹(Michael L. Riordan)。有句话叫做“牛X的人早就开始牛X”,迈克尔·瑞沃丹或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登革热感染康复者,迈克尔·瑞沃丹对抗病毒药物情有独钟。在创业之前,他在一家风险投资机构工作,并且在哈佛大学修得了MBA学位。更早之前,他已经在约翰霍金斯大学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创业维艰。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biotech像当下中国一样比比皆是,基因泰克、安进等公司也是在此期间创立。不久后,Oligogen便更名为Gilead Sciences,源自《圣经》中多次提及的一种古老药物“植物渗出的芳香脂”(balm of Gilead),寓意「为治愈而生」。
在「为治愈而生」愿景导向下,吉利德将研发重点确立为抗病毒新药,其中涉及艾滋病(HIV)、乙肝 (HBV) 、丙肝(HCV) 等领域,这注定是一条荆棘之路。 和大多数biotech类似,吉利德成立最初几年一直是过着边靠融资输血,边靠CRO造血的惨淡日子。幸运的是,在创业的第三年(1990年),Gilead就从大厂BMS挖来约翰·马丁(John C. Martin),后者是芝加哥大学有机化学博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及国际抗病毒研究会主席。
John C. Martin 约翰·马丁1996年晋升为公司CEO直到2016年卸任,同时他还在2008年至2019年兼任董事长一职。在任期间,马丁并没有过多布局多元化的业务,其新产品增量也主要是聚焦在抗病毒领域(见:巨星陨落!吉利德传奇CEO John Martin去世)。 到了创业的第五年(1992年),Gilead运营情况稍微好转,既实现了在资本市场的IPO,又递交了第一款候选药物(西多福韦)的首个临床试验申请(IND)。 A面——抗病毒「西多福韦」是一种开环核苷酸类似物,能够抑制DNA多聚酶的作用并阻断DNA的合成,具备广谱抗病毒感染功能。好在西多福韦的临床试验比较顺利,吉利德在1995年10月便向FDA递交了上市申请(NDA)。次年6月,该产品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艾滋病患者的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吉利德2010年来部分财报数据(单位:亿美元)丙肝患者的高治愈率也直接导致了患者和新感染者数量的下跌,发达国家丙肝发病出现拐点,对直接抗病毒药物需求量急剧减少。Gilead也因此成了一家因药品疗效太好,而导致股价大跌的神奇公司,来自华尔街催促John Martin赶紧“下课”的声音越来越多。 John Martin于2016年3月10日将帅印交给原COO John Milligan,同时担任董事长一职直到2019年,并由原罗氏CEO丹尼尔奥戴(Daniel O'Day)接棒。 2021年3月John C. Martin与世长辞,一个时代落幕。随着Daniel O'Day上任,于吉利德来说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只不过,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节奏。翻开吉利德的财报不难发现,一款叫做「瑞德西韦」的药位列该公司最近3年销售前三产品。 瑞德西韦也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活性的核苷类似物,是全球最早紧急授权用于新冠(COVID-19)治疗的小分子药物。吉利德将其成功开发不是意外,因为其底层逻辑正是该公司在抗病毒尤其是核苷类似物开发上的强项。上市3年来,瑞德西韦累计为吉利德贡献收入接近1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