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1 10:07:02Source:药智网Views:194
导读:强生全面布局MM治疗领域
10月25日,FDA批准强生的BCMA/CD3双抗Teclistamab上市,用于多线治疗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商品名为Tecvayli。加上Bortezomib、Daratumumab和Carvykti在内,强生已完成初次复发MM直至多线治疗后复发难治MM(rrMM)治疗的全面布局。
截图来源:强生官网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现状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血液恶性肿瘤,在美国,MM约占所有癌症的1.8%,占所有血液恶性肿瘤的18%。MM常见于65-74岁的老年人群,中位发病年龄在69岁。2020年,全美MM新发病例为32270例,死亡病例12830例。
在过去的20年中,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包括强生开发的蛋白酶体抑制剂Bortezomib和CD38单抗Daratumumab在内,已经有许多药物成为MM患者标准治疗的核心药物。MM这一瘤种给强生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仅Daratumumab一个药的营收在2021年就冲破了61亿美元。
由于MM恶性程度高,无论是蛋白酶体抑制剂(PI)、免疫抑制剂(IMiD)还是抗CD38单抗,均不能改变MM复发的结局。横空出世的Carvykti(西达基奥仑赛),以ORR 97% 、sCR 67% 的逆天数据,改变了复发难治MM的治疗格局。疗效逆天,带来的营收也相当可观。截止今年9月30日,根据传奇生物与Janssen Biotech, Inc.(杨森)于2017年12月21日订立的合作及授权协议,Carvykti产生贸易销售净额约5500万美元。
Teclistamab效果如何?
Teclistamab对于经过多线治疗的患者仍然有效。MajesTEC-1Ⅰ-Ⅱ期研究中,共招募165名多线治疗的rrMM患者(包括PI、IMiD和anti-CD38抗体)治疗方案为在接受0.06mg/kg和0.3mg/kg的递增剂量之后,1.5mg/kg剂量皮下注射每周一次。主要终点是总缓解率。中位随访时间为14.1个月,总体缓解率为63.0%,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8.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3个月。
图片来源: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203478
Carvykti vs Teclistamab,孰优孰劣?
单纯从疗效来讲,Carvykti略胜一筹。但是,相比于CAR-T,Teclistamab的安全性更高。CARTITUDE-1研究结果显示,接受Carvykti治疗的患者中,95%的患者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其中3到4级占4%);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发生率为21% (其中3到4级占4%),6位患者死于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而Teclistamab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发生率为72.1%(其中3级为0.6%;未见4级), 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发生率为3.0%(均为1级或2级),其他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0.9%;其中3或4级占64.2%)、贫血(52.1%;其中3或4级占37.0%),和血小板减少症(40.0%; 其中3或4级占21.2%),感染发生率为76.4%(3级或4级占44.8%)。
相比于CAR-T治疗收集患者细胞、处理后回输的给药方式,Teclistamab皮下注射的给药方式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更大的便利性。值得一提的是,强生给Teclistamab的定价高达每年47.4万美元,甚至比46.5万美元每年的Carvykti更高,在治疗可及性方面,两者可谓“不分伯仲”。综合比较,Teclistamab和Carvykti并无显著的区分,届时我们可能会看到强生旗下同一瘤种不同产品互为竞品的格局。
Teclistamab在临床治疗中如何定位?
Teclistamab目前在PI、IMiD和anti-CD38抗体治疗进展后使用毋庸置疑,但正如前文分析,相较于Carvykti, Teclistamab在临床研究中的数据并无压倒性的优势,进展后究竟优先选择CAR-T还是Teclistamab还有待于真实世界研究数据的反馈。
Teclistamab和CAR-T在rrMM治疗中均可发挥作用,除了Carvykti以外,还有Abecma、CT103A等一众CAR-T药物在后追赶。尽管CAR-T治疗rrMM显示出显著的疗效,但部分患者在输注后不久就会出现耐药,中位PFS为8.8~18.3个月左右,获得sCR或CR的患者1年持续缓解率约70%。由于治疗原理不同,Teclistamab 在CAR-T治疗后进展的患者中也许会发挥一席之地,即Teclistamab用于CAR-T治疗进展的后线治疗。
Bortezomib、Daratumumab在MM治疗中已占据了先发优势,此次上市的Teclistamab在MM双抗治疗的地位也不遑多让,加上还在研发中的GPRC5D/CD3双抗,其他公司在难治复发MM的市场已失先机。免疫治疗和细胞治疗时代,国产创新药正在逐步追赶,但是在构建专利壁垒、多靶点多机制管线布点、靶点上下游联合布局方面我国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随着医药产业规模的提升,我国医药企业与国外巨头的碰撞不可避免,强生在MM治疗领域的布局思路值得学习。
声明:本文系药方舟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